我国于1983年制定了《水工建筑物岩行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D 121l一1983)。自此,在水利水电建设中预裂爆破与光面爆破已成为必须进行的保护边坡质量的爆破开挖技术措施。此后在此基础上修订的《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 47一1994)以及在《水电水利爆破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T 5135—2001)和《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T 5389~2007)中预裂爆破与光面爆破均被编入并有所改进,DL/T 5135—2001正在修编为DL/T 5135—2012。铁道部也不仅规定了凡是Ⅲ级以上的岩石边坡,设计边坡坡度为1:0.1~1:0.75,在边坡部位的爆破设计和施工都应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并阐述了光面(预裂)爆破施工技术设计的原则和参数、安全措施,而且还明确了路堑边坡光面(预裂)爆破项目质量验收检测数量和检测方法。无疑该规程的实施,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光面(预裂)爆破技术在铁路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
给大家介绍下爆破聚能管的技术原理∶炸药爆炸产生的爆轰波通过聚能管的聚能槽,将炸药的动能、势能转换成高压、高速、高能的射流,切割演示成缝。射流在孔壁产生射流压力达7000MPa,岩石动载抗压强度为200MPa,抗拉为1/8~1/10的抗压强度,相邻两炮孔互为邻空面,叠加后的压缩波变为稀疏波,在两炮眼连线上使岩石结构断裂,形成裂纹。准静态气体膨胀,静态压力在两炮孔最短连线两侧产生拉力使岩石裂缝进一步扩展。根据爆破应力集中气刃作用原则,爆破气体沿裂缝进一步扩大贯通,抛落岩石。
火索起爆法,导火索起爆法是利用导火索传递火焰点燃火雷管进而起爆炸药。这种起爆法所需的材料有:导火索、火雷管和点火材料。导火索起爆法操作简单、灵活,使用方便,成本较低,广泛应用于小型爆破和掘进。由于导火索的速燃、缓燃等弊病,在爆破中事故所占比重最大。不能多处装药同时起爆。导爆索起爆法,用导爆索直接起爆炸药包的方法叫导爆索起爆法。先用雷管起爆导爆索,当导爆索的爆轰波传至炸药包时,将炸药引爆。在需要延时分段起爆的地方,将导爆索中接入继爆管,就能达到导爆索毫秒爆破的目的。这种爆破法所需起爆材料有:雷管、导爆索和继爆管等。导爆索起爆网路常用的有:串联、簇并联、单向分段并联和双向分段并联等。
连云港双向爆破聚能管是由管体、前锥形定格帽、后定格堵构成,管体为塑性材料制成,呈管状,管体外径小于正常炮眼内径,长度可随爆破需要生产,管体两端各有外螺纹,两端外螺纹间有一纵向切缝,切缝间等距有加强筋,前锥形定格帽呈伞状,伞形尖有一光孔,两侧直壁内径有螺纹,与管体外径前端螺纹配合,帽体外径大于管体,后定格堵为一封盖,外径直径大于管体外径,与前锥形定格帽外径一致,后定格堵内径有螺纹,与管体外径后端螺纹配合。专用双向爆破聚能管可根据炮眼深度采用合适的聚能管管体,不需其他工具帮助送入炮眼,切缝方向准确,两端的前锥形定格帽和后定格堵外径与炮眼内径一致,保证聚能管管体同心,定向准确。且利于工业化生产,作业安全
不成功的事例是有的,如爆而不倒、实施定向爆破后没有按爆破方案的方向倒塌等等。这些事例警示:从爆破设计、爆破器材质量、爆破施工到起爆网路连接等,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将影响爆破工程的效果,乃至造成严重的后果。爆破作业无论是老旧建筑物本身还是周围环境都十分复杂,这不仅要求认真调查爆破体的结构(包括施工缺陷),分析受力状况,同时还要对采取技术措施(如预处理、嵌补、支撑等)的可靠和安全性进行分析,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应预先制定应急方案,努力避免安全事故和不必要的损失。工程的环保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探索无公害的拆除爆破技术,一直是爆破工作者追求的目标。设立掩蔽体对物体加以保护,简单的办法是用草袋、竹笆一类材料覆盖在需要保护的物体上面;对房屋和机器设备常要在迎面和顶部竖立排架,用木板或荆笆上罩铁丝网,抵御较多的飞石和较强的空气冲击波的打击;对某些重要工程的建筑物打防震孔或者用预裂爆破将爆破区和被保护的建筑物或工程设施隔离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