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能药包破碎法特点是:不需要打眼,因而不需要购买打眼设备和动力设备;施工简单,施工进度比浅眼爆破法快安全性比普通浅眼爆破法和普通裸露药包法好;劳动强度比浅眼爆破法低。制造聚能药包所采用的炸药有:黑索金和梯恩梯混合熔铸型;乳化油炸药和黑索金混装型和二号岩石硝铰炸药压制型。根据使用的结果证明,选用密度较大和爆速较高的炸药制造聚能药包能获得较好的破碎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它加工简单和破碎能力较大。在矿山由于二次破碎消耗的药包较多,而且金属药型罩的加工费工又费材料,所以多不采用药型罩。国内生产的一种用于破碎大块的聚能药包,装置聚能药包时,要将药包垂直装在大块的顶面上,聚能穴朝下。药包位置应选在顶面的几何中心或附近较平整的地点。然后在上面覆盖泥沙。
对于爆破作业安全技术的研究,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的,一方面是炸和起爆器材以及对其爆炸所造成的破坏作用进行限制的安全技术,这是主动的。另一个方面是对爆破所产生的危害采取的防护措施,这是被动的一个方面。两者对阻止爆破带来的破坏性有同样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爆破工程中,则常常会有变化不定的现象和后果,因此,必须对每一项工程破坏的具体情况作细致的分析研究,从而采取适当的对策。同时,虽然技术不断取得进步,须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每个工序,按照安全规程认真作业。只要严格遵守安全规程、正确地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和防护措施,任何规模、任何种类的爆破是可以确保安全的。一些安全规定的条文是有经验教训和理论根据的,有的甚至是血的教训的总结,所以一定要克服麻痹思想,严格执行安全规定,决不能以没出过事故而轻率地"突破"规定的"框框"。
各种爆破、爆破器材销毁以及爆破器材意外爆炸时,爆破源与人员和其他保护对象之间的安全距离称为爆破安全距离。爆破安全距离应取各种爆破效应(地震、冲击波、飞石、有毒气体等)分别核定的大值。爆破时,必然产生爆破地震、空气冲击波、碎石飞散及有害气体,因此,爆破设计时必须确定爆破危害范围,并确定爆点到附近人员、设备、建筑物及井巷等的安全,这一段距离就称为爆破安全距离。如何控制好这段距离就显的尤为重要。为保证爆破安全,爆破地点与人员或其他应保护对象之间必须保持短的相隔长度。爆破有害效应随距离的增加有规律地衰减,用距离作为安全尺度可限定爆破有害效应在允许限度之内。中国《爆破安全规程》规定了爆破地震安全距离,个别飞散物安全距离,以及爆炸冲击波的安全距离。
我国于1983年制定了《水工建筑物岩行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D 121l一1983)。自此,在水利水电建设中预裂爆破与光面爆破已成为必须进行的保护边坡质量的爆破开挖技术措施。此后在此基础上修订的《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 47一1994)以及在《水电水利爆破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T 5135—2001)和《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T 5389~2007)中预裂爆破与光面爆破均被编入并有所改进,DL/T 5135—2001正在修编为DL/T 5135—2012。铁道部也不仅规定了凡是Ⅲ级以上的岩石边坡,设计边坡坡度为1:0.1~1:0.75,在边坡部位的爆破设计和施工都应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并阐述了光面(预裂)爆破施工技术设计的原则和参数、安全措施,而且还明确了路堑边坡光面(预裂)爆破项目质量验收检测数量和检测方法。无疑该规程的实施,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光面(预裂)爆破技术在铁路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
在工程爆破中,o型聚能管价格常用的起爆方法有:电力起爆法、导火索起爆法、导爆索起爆法、导爆管起爆法。电力起爆法是利用电能使雷管爆炸,进而起爆炸药的起爆芳法。它所需的器材有:电雷管、导线和起爆电源。电爆网路的连接形式,要根据爆破方法、爆破规模、工程的重要性、所选起爆电源及其起爆能力等进行选择,潮州o型聚能管基本连接方式有:串联、并联、串并联和并串联等。电力起爆法具有较安全、可靠、准确、高效等优点,在国内外仍占有较大比重。在大、中型爆破中,主要仍是用电力起爆。特别是在有瓦斯、矿尘爆炸的环境中,电力起爆是主要的起爆方法。但电力起爆容易受各种电信号的干扰而发生早爆,因此在有杂散电、静电、雷电、射频电、高压感应电的环境中,不能使用普通电雷管。
是将炸药装在聚能管内,两头均放置了水袋,聚能管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射流,让水袋产生“水楔”效应,使围岩裂缝加剧延伸扩展。它是在水压光面爆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区别只是在周边眼中安装专用线性聚能药管替代常规爆破药卷和传爆线,只要做到七大关键环节:水袋挺拔饱满、炮泥软硬适中、水袋装填到底、炮泥回填到口、木棍逐节捣固、水药紧密相连、槽面必须平行,就能对控制超欠挖起到良好效果。在推广水压爆破的基础上,去年9月,水压聚能爆破的成果上,今年更为深入地在兴泉铁路大岭隧道、牡佳铁路麻山隧道采用了此项技术,积累了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