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裂与光面爆破技术的历史与现状:预裂爆破是沿设计开挖边界布置密集炮孔,采取不耦合装药或装填低威力炸药,在主爆区之前起爆,从而在爆区与保留区之间形成预裂缝,以减弱主爆破对保留岩体的破坏并形成平整轮廓面的爆破作业。光面爆破是沿设计开挖边界布设密集炮孔,采用不耦合装药或装填低威力炸药,在主爆区爆破之后起爆的以形成平整的开挖轮廓面的爆破作业。爆破技术的发展是先出现光面爆破,然后衍生发展为预裂爆破。聚能管国内历史与现状,我国于1964~1965年在湖北陆水水电站施工中做过浅孔预裂爆破试验,1965年铁道部门在成昆铁路建设中开始试验光面爆破,1977年在西延线张家船工点,全长近200m的2000m2路堑边坡全部采用光面爆破,爆破后边坡平整稳定,残留的半孔清晰可见,是铁路建设中采用路堑光面爆破。
各种爆破、爆破器材销毁以及爆破器材意外爆炸时,爆破源与人员和其他保护对象之间的安全距离称为爆破安全距离。爆破安全距离应取各种爆破效应(地震、冲击波、飞石、有毒气体等)分别核定的大值。爆破时,必然产生爆破地震、空气冲击波、碎石飞散及有害气体,因此,爆破设计时必须确定爆破危害范围,并确定爆点到附近人员、设备、建筑物及井巷等的安全,这一段距离就称为爆破安全距离。如何控制好这段距离就显的尤为重要。为保证爆破安全,爆破地点与人员或其他应保护对象之间必须保持短的相隔长度。爆破有害效应随距离的增加有规律地衰减,用距离作为安全尺度可限定爆破有害效应在允许限度之内。中国《爆破安全规程》规定了爆破地震安全距离,个别飞散物安全距离,以及爆炸冲击波的安全距离。
我国于1983年制定了《水工建筑物岩行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D 121l一1983)。自此,在水利水电建设中预裂爆破与光面爆破已成为必须进行的保护边坡质量的爆破开挖技术措施。此后在此基础上修订的《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 47一1994)以及在《水电水利爆破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T 5135—2001)和《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T 5389~2007)中预裂爆破与光面爆破均被编入并有所改进,DL/T 5135—2001正在修编为DL/T 5135—2012。铁道部也不仅规定了凡是Ⅲ级以上的岩石边坡,设计边坡坡度为1:0.1~1:0.75,在边坡部位的爆破设计和施工都应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并阐述了光面(预裂)爆破施工技术设计的原则和参数、安全措施,而且还明确了路堑边坡光面(预裂)爆破项目质量验收检测数量和检测方法。无疑该规程的实施,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光面(预裂)爆破技术在铁路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
是由管体、前锥形定格帽、后定格堵构成,管体为塑性材料制成,呈管状,管体外径小于正常炮眼内径,长度可随爆破需要生产,管体两端各有外螺纹,两端外螺纹间有一纵向切缝,切缝间等距有加强筋,前锥形定格帽呈伞状,伞形尖有一光孔,两侧直壁内径有螺纹,与管体外径前端螺纹配合,帽体外径大于管体,后定格堵为一封盖,外径直径大于管体外径,与前锥形定格帽外径一致,后定格堵内径有螺纹,与管体外径后端螺纹配合。可根据炮眼深度采用合适的聚能管管体,不需其他工具帮助送入炮眼,切缝方向准确,两端的前锥形定格帽和后定格堵外径与炮眼内径一致,保证聚能管管体同心,定向准确。且利于工业化生产,作业安全
是将炸药装在聚能管内,两头均放置了水袋,聚能管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射流,让水袋产生“水楔”效应,使围岩裂缝加剧延伸扩展。它是在水压光面爆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区别只是在周边眼中安装专用线性聚能药管替代常规爆破药卷和传爆线,只要做到七大关键环节:水袋挺拔饱满、炮泥软硬适中、水袋装填到底、炮泥回填到口、木棍逐节捣固、水药紧密相连、槽面必须平行,就能对控制超欠挖起到良好效果。在推广水压爆破的基础上,去年9月,水压聚能爆破的成果上,今年更为深入地在兴泉铁路大岭隧道、牡佳铁路麻山隧道采用了此项技术,积累了成功经验。
专用矿用型双向聚能管水压光面爆破技术在隧道掘进作业中的实际应用。提升光面爆破水平、严抓隧道超挖管控进行了介绍。聚能水压光面爆破工艺技术很成熟、可操作性很强、材料成本很低、施工速度很快、节能环保效果很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很高。一是要提高对推广该项技术重要性和必然性的认识;二是要树立必须采取聚能水压光面爆破的意识;三是要坚持培训、示范、监督“三位一体”;四是要制定切实的奖惩制度;五是要建立检查监督机制,持续促进该项技术的深入推广。矿用型双向聚能管公司在隧道施工的现场管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不足。建议对施工一线基础技术工作扎实推进;对新工艺、先进工法要深入学习钻研;对消极懈怠、故步自封的思想要坚决抵制。